发布时间:2010-10-19 11:08:54
■中介店无力提高从业者素质
■从业者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又不得不求助于中介
9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消息,国家将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并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对于陷入“怪圈”的无锡家庭服务业市场来说,这条消息让人振奋。
现状:仅30%的市场能得到满足
近日,市民蒋先生想找一名保姆,本想请个本地人,年轻的、有经验的、脾气好些的,但一连跑了几家家政公司后发现,需求者很多,但供应数量甚少。他的选择标准一降再降,最终只能找个刚到无锡的外地人应急。
“仅30%的市场能得到满足!”采访中,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马志刚透露,“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方面是绝对供应量少,另一方面则是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让人满意,即使数量增多,但质量上不去,市场仍感觉紧缺。
在一家小型中介公司了解到,这里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是自己找上门的。目前我市约有20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大多是像这样小规模的中介公司。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人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而庞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下,服务人员便少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整体服务水准较低。
剖析:三方弱势形成“恶性循环”市场需求难以满足,服务水平差强人意,透视家政服务业令人不满的现状背后,却是消费者、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均处于弱势的尴尬局面。
“怎么找个好保姆这么难!”很多消费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家政市场,服务质量提高缓慢,服务价格则迅速提升,使消费者觉得权益受到了损害,只能不停换人。而企业一般都小而散,难以对从业人员进行过多约束,一旦派出人员出了安全事故,其风险抵御能力又相当弱。同样处于弱势的还有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家庭服务业人员约有5万人,大部分人工作辛苦但没有保障,社会地位也不高。三方都处于弱势,家政服务业发展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据了解,此前也有家政公司尝试以公司“员工制”代替“中介制”,这样不仅能保障从业人员的利益,也能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但操作起来问题多多,一家曾试点的企业负责人说,员工工资加上养老保险,还有正规培训,经营成本急剧增加,无奈草草收场。
对策:协会“助力”建起新机制企业不能提高从业者素质,从业者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却又不得不求助于企业,“胶着”状态下,家庭服务业如何发展?
以标准为支撑,尽快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为首要。市商务局人士指出,行业协会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和消费者架起桥梁,同时健全行业培训机制和保障机制。统一保障机制的建立,能为处于弱势的从业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能降低中介公司的经营风险。
据介绍,目前,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已与发改委等部门联手起草相关标准,与之相应的行业服务市场指导价也在筹划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集合各方资源而建立的家庭服务呼叫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既围绕家庭需要为市民提供专业信息,又能全程参与服务过程,该平台本月中下旬将进入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