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05 16:20:41
浙江省台州市是浙江沿海特色经济发达区之一,这里的废旧物品拆解、废物综合利用全国闻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富裕了的人们在满足了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在生活环境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改善环境质量成为生活富裕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切合实际地开展环境治理工程?如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台州市一个原被称为“塑料垃圾堆”的乡镇——路桥区新桥镇进行因地制宜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恢复和维护的新路子。
怎样切合实际地建设生态治理工程?
台州市路桥区最南端的新桥镇被本镇人自豪地称为“精品集镇”,这个面积不算大、常住人口不算多的小镇,规模以上的企业有5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4家,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于浙江省百强乡镇行列。
然而,强镇在自豪的同时,也有一些尴尬,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这个镇大大小小的企业及不少家庭都从事废旧电器、废旧塑料拆解加工和经营业务。几年前,镇里村外、房前屋后还到处散弃着一堆堆拆解后剩下的废塑料下脚料,弥漫着焚烧塑料的冲天臭气,是远近皆知的“塑料垃圾镇”。
新桥人虽然从固废加工经营中赚到了钱,但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忍受不下去了,发出了加强环境整治的强烈呼声。面对呼声,新桥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自我转型”的要求,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说,就是要从“抓产值”转向“当管家”。而“当管家”的头一炮,即轰向环境污染。按照制定的治理方案,书记、镇长带头层层分散落实任务,开展了一场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洁净家园的大会战。
首先,新桥镇按照“疏堵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废旧电器、废旧塑料大整治。主要措施有:建成集分拣、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废旧塑料市场,实现归场统一圈区管理后,在进一步规范已取得《纯废旧塑料加工经营证》者的经营行为的同时,坚持打击固废场外拆解,取缔以侵占耕地作为废旧塑料经营场所的行为,并彻底杜绝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无序经营的行为。
在环境大整治的同时,新桥镇以降耗减排为目标,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目前,全镇企业正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能源和清洁技术,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平台。
新桥镇还进一步狠抓村庄整治,按照“多村联运、连线成片、综合整治”的要求,在全镇实施“百里清路”、“百里清水”和“百里清气”的“三百”工程,矛头直指镇内、镇外堆积的废旧垃圾、污水乱排滥放和废旧塑料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先后清理路边堆场300余个,疏浚沟渠河道10余条,杜绝了废物乱排、废料乱烧的现象,巩固了村庄整治成果。
同时,新桥镇还全力开展对违法用地和集镇街道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活动,迅速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在突击整治后,立即强化了日常管理,在“打造精品集镇,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何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
在新桥镇记者看到,原先是一个因废旧塑料加工污染而早已废弃的池塘,现在却是一口美丽的荷塘;荷塘边,原先一块无人光顾的闲置地,变成了一处人来人往的小广场;广场外不远处一条日渐堵塞的河道,清理挖掘后变成了水岸悠悠、林木环绕的绿色走廊;一条石板小道,把河道周围的农田围起来,构成了一个很具特色的田园式生态公园。
在公园里,原来那些拆解的废旧电器、废旧塑料不见了,修起了整洁的石板路或水泥路。沿路而种的并非名贵之树,而是农村普通的桔、李、桃、柿和油菜等观赏与经济效益兼备的绿化树蔬。树蔬间,有孩子们爱玩的游乐设施,也有受老人偏爱的健身器材,还有供情侣谈情说爱的石板小凳。
在新桥镇,利用整治后的废旧物拆解场地建“田园式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田园式生态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既保持田园的风光和农村的特色,又富有公园的生态休闲和美观功能。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公园?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说:“一是新桥镇的村民们富裕起来了,大家想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又不愿往城里跑,所以渴望在自家门口有个集生活、生产、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二是镇里土地紧张,建这样的公园可以做到“用地不占地、建园不费田”。三是这种田园共色、农休一体的公园,便于“以田养园、以园富田”,投入小、回报大、成效快、利用率高,还可以统一村庄整治成果,并整合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苑等现成资源。”
“要在不浪费良田和少花钱财的基础上,给群众一个养眼、养身、养心的环境。百姓有需求,我们就得服务,但要切合我们的具体实际情况。”台州市路桥区委书记郑米良说,在农村造“公园”,必须要“入乡随俗”,照搬照抄城市公园的做法不可取,必须要因地制宜。
目前,新桥镇以“用地不占地,建园不费田”的理念,在区域内利用曾经因拆解遭到污染的场地,经生态修复后建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景点,以此为中心,将周围的农田或土地统一租起来,再用石板铺成的小道将它围成一个园。在废弃点上建小广场或公共设施,供附近各村村民休闲游玩,在杂边地上种些观赏与经济效益并存的农作物当景观,还在石板路两旁安上路灯供晚间村民散散步,在保持乡土文化的同时又不缺乏现代休闲韵味。
一些到过新桥镇的人认为,这样的公园涵盖了优美乡村的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休闲化的娱乐功能,充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模式。
生态恢复维护能否长效化?
生态得到恢复后,如何“长效化”维护又是一道难题。目前,不少地方就出现了生态恢复维护不能持久、常常“反弹”的现象。台州市新桥镇又是如何探索维护长效化的难题呢?
成本低、利用率高、容易管理维护,恐怕是一切公共设施得以“长效化”的三大因素。新桥镇建“田园式生态公园”时,就紧紧抓住了这3个要素。新桥镇金大田村建成的田园式生态公园,占地近30亩,所有的绿化全都是本地树种和果蔬,没有使用一寸草坪,这样就减少了资金投入,各种绿化费用仅10万元左右,也减少了日后的维护成本。
新桥镇建立生态恢复和维护长效机制的经验还不止这些。“在田园式生态公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考虑社会效益,又考虑经济效益,既考虑怎么建,更要考虑怎么管。”新桥镇镇长吴卫民表示,只见投入,不见产出,肯定不能持久,所以“以田养园,以园富园”是新桥镇的管理理念。
“我们也讲经济效益,而且现在已经看见经济效益了。”吴卫民介绍说,他们主要走两条路:一是引入“田园式教育”,把公园内统一向农民承租来的地免费作为当地学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交由学校进行种植管护,学校只需按政府要求规划统一种植打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二是在统一种植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办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把这些地分割成不同面积,再面向社会转租给一些城里人用作“开心农场”,收取租金。
“目前,已有一些人表示要承租我们的废弃地了。”吴卫民表示,所有这些收入将用作公园的日常开销,包括园里的路灯电费及一些健身器材维护费等。这样既不浪费一分良田,也不花费财政一分钱;让农村既能保留原生态的自然风景,还能让村民享受到家门口的现代休闲;既实现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减轻了政府、村集体的养护负担,真正达到“以田养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