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3786404133
服务热线
07348250499
发布时间:2011-09-29 16:01:32
针对财力不足、农民收入较高、农村基础条件较好的客观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方式,丹棱县龙鹄村探索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的问题,近来在全省引起关注。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省许多地方都在通过完善设施设备、工作队伍,创新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探索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
乡村:从因地制宜到细节创新
沐川探索创新处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散居农户垃圾问题
在沐川乡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竹编的箩筐,这是农户们就地取材,按照统一规格、样式编制的生态垃圾桶。“政府按每个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后,农户自行将可回收垃圾放入竹筐,便于废品回收人员集中收集处理。”沐川县委书记廖克全介绍,县里按照200-1500元的标准,补助农户修建堆肥池和临时堆放池,分别堆放易降解的生活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目前,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8000余口,堆肥池1.5万口,临时堆放池1.5万口。